鏡好聽

鏡好聽全新APP上線 體驗全面升級,即刻下載

下載
訂閱 有聲書 文學小說

滌這個不正常的人

訂閱會員可聆聽本產品,您也可單購收藏。

這是一篇描繪家庭情感的長散文,一份記錄困難關係的報導,一部近身拍攝的紙上紀錄片。

作者 廖瞇
版權方/出版社 遠流
主播 廖瞇
節目總長 07:35:04
出版日期 2021-01-19
更新日期 2021-01-04
廖瞇
5 (4)
追蹤 29
作品 1
打賞 0
追蹤 29
作品 1
打賞 0

intro


介紹

集數

★「第20屆台北文學獎-台北文學年金」「臺灣文學金典獎」得主 

★一場無例可循的艱難對話,一部近身拍攝繭居族的紙上紀錄片 

★「這或許是張愛玲散文〈私語〉以來最冒犯的家庭書寫了。」——盧郁佳 

 

∣他是所謂的繭居族、啃老族。 
∣他十多年來倚賴家人供養,像一尊佛那樣。 


我用「滌」來代稱這個弟弟,我都叫他「ㄉ一ˊ」,不是弟弟的意思,只是一個發音。還有因為他怕髒,他覺得這個世界很髒。 
滌大學畢業後失業在家十餘年。鎮日關在房間裡,只在固定時刻走出。 
他的感官異常敏感。只要客廳有人,連去廚房倒杯水,都是艱鉅的工程。 
他無法走在人群裡,不坐電梯、不搭大眾交通工具,永遠走路。 
他因為敏銳執著而飽受折磨。他是別人口中所謂的繭居族、啃老族, 
以及高敏感、強迫症、控制狂、完美主義者…… 
滌不跟爸媽交談,沒有朋友,姐姐是他唯一說話的對象。 

∣他是我弟弟,父母唯一的兒子。 
∣書寫,是為了他,更是為了媽媽。 


一個長年為家庭犧牲忍抑的母親,對兒子的現狀自責,「都是我這個媽媽不好。 
一個性情溫和卻難以言愛的父親,一生拚搏,對兒子有許多不解與不諒解。 
一個離家在外的姐姐,回轉過身,敲叩弟弟滌的房門,試圖展開對話。 
作者廖瞇如實記錄下與弟弟的互動,同時一點一滴追溯成長過程,直面與父母的關係。這部作品,不僅是對弟弟幽闇如謎心靈的探索,更是對母親、對父親,以及對自己的挖鑿深掘。對話,打開了一個個黑盒子;書寫,將她帶到一個從未想過的地方。 

∣不只是長篇紀實散文, 
∣更是一部近身拍攝的紙上紀錄片。 


這是一篇描繪家庭情感的長散文,一份記錄困難關係的報導,一部近身拍攝的紙上紀錄片。 
作者書寫時,沒有預設,無從計畫,她不知道會如何發展,更不知道終點在哪裡,只能「且走且看」的記錄下這一切,並盡可能誠實。或許正因為如此,才更顯真實。 
不雕鏤文字,卻總是精準切中;不渲染情感,反因為節制而動人;沒有高潮起伏,仍引領讀者一路讀下去。 
那些層疊細碎的家庭日常,讓我們無比熟悉;每個家人的現實處境,與我們這般接近。 

∣我們與「不正常」的距離。 
∣每個人都有可能變成「怪物」。 


近年,繭居族與啃老族等社會現象愈益引發討論,這部作品,是對相關情狀的第一手觀察記錄。 
書中不僅深入探觸被視為「不正常的人」的內在心理,同時剖視其家人遭遇的困境。 
作者並透過自學,以及尋求心理學專業人士的建議,持續與家人進行一場場對話,試著慢慢靠近,相互感受,彼此理解,自我療癒。 
究竟,每個人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那真的是滌自己的選擇嗎?還是,他面前的選擇太少? 
而有沒有可能,自己也會是「不正常」的那個人?有沒有可能,一切會「好」起來? 

【書中摘句】 
✽在書寫的時候,滌變成一個謎,滌的爸媽變成一個謎,她自己變成一個謎。但不書寫的時候,他們變回一個一個的人。 


✽為什麼我一邊說「不正常並非不正確」,但同時又希望他是個正常的人呢? 


✽我有時候想,如果我早一點開始跟他說話,那麼他有沒有可能「正常」一點?所以我也只是希望他平平凡凡,正正常常就好了?我根本沒有打算了解他真正在抗拒的是什麼? 


✽有次有個朋友問她,你寫是因為你弟嗎?她點頭。但她現在想,好像是為了媽媽。 


✽一部分的我跟自己說,這是滌自己的選擇;但另一部分的我想著,這真的是滌自己的選擇嗎?有沒有可能,他面前的選擇太少? 


✽「在房間裡是他自己的選擇。」「不要變成怪物就好了。」「不要去傷害別人就好了。」我這樣想著,然後一天度過一天,一年度過一年。 


✽我更在意的似乎是,我擔心我沒有注意到他在房間裡發出的訊號。我擔心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發出訊號。 


✽滌說,如果心理醫生就只是聽他說話,我來聽他說話就好了。 


✽只是我社會化了,我有斌跟我一起;只是滌沒有社會化,沒有人跟他一起。 


✽我很想說,如果變得稍微正常對你來說也比較好喔,但我說不出來。因為滌變「正常」最大的影響是─對他的家人比較好,說得更實際一點,我們比較輕鬆。 


✽忽視他的困難就像對憂鬱症的人說那你就快樂起來啊。 


✽羅哲斯說每個人都有積極入世的那一面,但當我與滌相處時,我卻感覺不到,我覺得他想要的就是走一條沒有人的路。 


✽聽著媽媽說話,跟媽媽說話的當下,我感覺著這些正發生在我們之間的事──我發現,書寫將我帶到一個從未想過的地方。 


✽「我現在看著我的姐姐,覺得她很可愛。沒有人像你這樣跟我講話。」滌看著我說。 

【關於封面設計】 

美術設計朱疋,以全黑底色呈現此書所探觸的心靈困境,以及艱難家庭關係。也譬喻白畫幾乎足不出戶的滌,獨自繭居在他的小房間裡。 


手工拼貼感的球形,是作者扔進滌房間、試圖開啟對話的布球;萌發長出的枝枒,呼應全書結尾那段動人的描述。帶點螢光的綠色雨滴/水痕,不唯有洗滌之意,也隱喻療癒的可能,宛如為黑闇小房間帶來生機。

 

【作者簡介】 

廖瞇 

大學讀了七年,分別是工業產品設計系與新聞系。 
認識「玩詩合作社」後,創作底片詩;認識《衛生紙+》後,持續寫詩。 
2015年出版詩集《沒用的東西》。 
2019年以《滌這個不正常的人》獲選為台北文學獎年金得主。 
認為生命中所有經歷都影響著創作。 
現寄居東部,一邊寫作一邊教學。

 

【名家推薦】 
宋文里(美國伊利諾大學諮商心理學博士、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 
劉克襄(作家) 
劉梓潔(作家) 
蔡素芬(作家) 
盧郁佳(作家) 
鴻 鴻(詩人) 
──樸實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列) 


【持續好評】 
我必須向學生推薦廖瞇──無論說她對關係的把握,對事態的細描(或叫厚描、濃描),都接近古典大師的期待(我是說心理學家羅哲斯,以及人類學家格爾茨),並且在描述中展開的形式,像巴洛克音樂那般綿密,卻是手到擒來,全不費工夫。我們該學的是她。……瞇滌清了日常生活裡所有細密糾結的亂麻,雖然我不知後來會有什麼結局──過日子本來就不會有結局。——宋文里(美國伊利諾大學諮商心理學博士、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 

《滌這個不正常的人》是一段自我療癒的過程,直揭家庭與心靈的暗面,文字表述卻一直維持在不慍不火的基調上。它還呈現一種「不完整的完整」,讀者不一定要從頭閱讀,隨便挑一篇都能感覺出濃郁的文學質地,感受其中的奇異氛圍。一邊讀時,非常擔心無法好好收尾,讀到最後卻很動容。書寫者在處理任何一篇作品時,都該有一個不凡的位置和角度。這部作品有形式上的創新,是我沒看過的。——劉克襄(作家) 

書寫家人的難度,大概僅次於親口對他們說出我愛你。傷害是容易的,愛是困難的;批判是容易的,理解是困難的。作者廖瞇最不正常的是,能夠不帶判斷、甚至丟棄觀點,把自己當一具沉默的攝影機,從家裡的這個房間移到那個房間,純粹地記錄。不管出生在哪個家庭,我們先被教育成「正常的人」,再被期待成為「有用的人」。什麼叫做有用的人呢?我還沒有答案。但什麼叫做有用的書寫呢?這本書絕對是。看似毫不用力,卻十足有用又有力。——劉梓潔(作家) 

作者真誠無諱書寫家人,對三十七歲還未能就業,對社會產生疏離、自閉、暴躁、聰明的弟弟,謀盡方法與勇氣製造對話機會,也透過對話一層層剝開家人間相處的問題以及每個人的個性,目的不在解決問題,而是正視問題,在剝撥的過程,發現每人的困境及個人的體悟。這種對話的建立,具有試圖黏合家人感情的作用,也是自我療癒。作者以簡約誠樸的文字做了一場自我心理探索和呈現,她很有勇氣,她所對談的這個家人關係,雖以疏離社會的滌為中心,也是家人相處有困境的眾多家庭的縮影。——蔡素芬(作家) 

是否每個人都有過孤獨的遇難史呢?像這樣的猜想在故事的伏流下不斷展開,充滿了現實所特有,曖昧、混濁的活力。也許這是張愛玲散文〈私語〉以來最冒犯的家庭書寫了。廖瞇非常難,家人也非常難,如此艱難的奉獻,所觸及的深度事實是驚人的。本書乾淨極簡的文體,每頁都在讀者心中投影出鮮明的圖像,像是安靜的北歐電影。一重重的謎團,使敘述產生詩性的神祕,甚至騰起一股魔性,吸引人往下讀。——盧郁佳(作家) 

《滌這個不正常的人》是一部情感真摯的作品。作者以樸實的文字深化了家庭書寫的題材,藉由描述一位無法進入社會的弟弟,勾連出三位家庭成員之間的生命傷痛。作品呈現一種非常態的私密情境,卻能藉由高度的自我坦露而在情感上喚起讀者的共鳴;並且透過後設的書寫技巧,讓作品中的人物同時回應、參與創作。評審們相當認可作者誠實而不失敘事策略的組構方式,於此已然實現療癒書寫的企圖,同時也深化作品的文學價值。——「第20屆台北文學獎-台北文學年金」決審評語

 

_____

聲音指導:盧怡君

產品企劃:林云也

錄音/後製:蔡恩禮

review


評論

我給本專輯

5

/ 5
(4)
  • (4)
  • (0)
  • (0)
  • (0)
  • (0)

related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