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此刻,就是最理想的時刻!跟隨伴讀人朱嘉漢,走進《追憶似水年華》的美好年代——
8月中旬一個有陽光的週六午後,大約20位讀者齊聚在信鴿法國書店裡的小巧講堂,要來和小說家朱嘉漢一起走進法國文豪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的世界,現場氣氛好像回到了法國美好年代的沙龍聚會!究竟伴讀人朱嘉漢在講座裡透露了《追憶似水年華》哪些玄機?大家又交換了什麼樣的閱讀心得呢?
原型角色:擷取不同人的特色,重新排列組合
講座以懷舊照片集開始,朱嘉漢老師精心收集普魯斯特身邊的重要人士照片,一一解說。《追憶似水年華》中的人物背景設定大量參考了普魯斯特身邊的親友,再把不同人的特色排列組合成新角色,所以我們不能說它是自傳。其中,書中的敘事者是一位獨子,但普魯斯特卻有弟弟!長得帥氣的弟弟按照父母的期待往科學去發展,而普魯斯特卻在《追憶似水年華》中把弟弟「取消」了。
小說家如何將人生經驗轉換為藝術創作
小說家的個人經驗跟小說之間,存在非常複雜的關係,所以普魯斯特才會拖那麼久才寫出《追憶似水年華》,因為生命經驗無法在當下書寫,只要一書寫就抽離了。只有在事過境遷後才能書寫,父母過世了、身體不好了、一次大戰讓一個時代結束了......這些過往必須和時間賽跑去緊緊抓住,才會變成文字。失去是很重要的,當失而復得時才知道它真正的價值。
「沙龍」是閱讀大魔王
閱讀《追憶似水年華》有沒有幾乎過不去的坎?朱嘉漢說他個人最難進入的,是在第三卷、第四卷大量出現的「沙龍」。沙龍的人物非常多,一個晚上的沙龍甚至可以寫幾百頁的篇幅!但普魯斯特之所以鉅細靡遺地描寫,就是為了表達貴族與中產階級之間微妙的關係,也反映出一次大戰摧毀了貴族社會最後的榮光。
普魯斯特的文字從不停歇
朱嘉漢老師特別補充普魯斯特的文字之所以特殊,是在於不停歇的時光。小說有一個敘事技巧叫做「停頓」,讓時間暫停在某一刻,去描寫當下的燈光、每個人的表情......但普魯斯特從來沒有喊停過,以吃瑪德蓮的片段為例,他從吃下瑪德蓮、在嘴巴裡化開那一刻的感受,在感受漸漸消失時又喝了一口茶、再體會一口滋味......這過程中沒有一刻停頓。
在普魯斯特的文字中找回時間
在講座的尾聲,朱嘉漢老師分享他覺得普魯斯特的作品最重要的東西,是他把現代人失去的時間找回來。我們往往在工作上、甚至手機上失去大量的時間,但是當我們好好閱讀普魯斯特,透過他的作品讓我們重新感受到生活,就可以把這些時間還給我們。
聽友回饋:這套課程打破了我對普魯斯特的刻板印象
現場有一位聽友表示,之前買了聯經的《追憶似水年華》,但每次都卡在三、四卷就放棄了,正好最近想再好好研讀一番,也希望透過聆聽這堂課程,可以堅持閱讀下去。課程的內容讓他發現了朱嘉漢老師口中另一個有情趣、很可愛的普魯斯特,打破他對普魯斯特虛弱安靜的刻板印象。
想跟著朱嘉漢老師一起追回寶貴的時間嗎?一起聆聽【在普魯斯特的時光裡——朱嘉漢《追憶似水年華》12講】➤ 點我收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