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好聽

鏡好聽全新APP上線 體驗全面升級,即刻下載

下載

台語新聞提供一個場所,讓台語走進現代生活 -《好好評新聞──公評人來了!》第三集上線!

鏡好聽 2023-10-31 16:00:00

馬上登入收聽!《好好評新聞──公評人來了!》EP03|台語新聞提供一個場所,讓台語走進現代生活 ft. 台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學系副教授何信翰、主播黃筱純點我收聽

 

※以下整理為摘錄精華版,完整版請收聽本集《好好評新聞──公評人來了!》

 

翁:各位聽眾大家好,歡迎收聽鏡電視的《好好評新聞──公評人來了!》,我是鏡電視公評人,也是本集的主持人翁秀琪。這集主要是要介紹鏡電視的台語新聞,所以我們全程都會用台語來訪問。今天在我身旁的是鏡電視台語新聞小單元<台語聽有無>主持人何信翰、阿信老師,和鏡電視雙聲道台語國語都輪轉的新聞主播黃筱純。先請兩位和觀眾朋友打招呼

 

何信翰老師目前在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學系當副教授,他的學歷大家一定沒想到,他是俄羅斯科學院的博士,過去他也曾在中山醫學大學台灣語言學系裡擔任副教授,同時也是副主任,除了這些以外,我們覺得很有趣的是,其實他學的是俄羅斯文,但是他回到台灣後,做的工作都跟台灣的母語、台灣語言有關係,等一下我們會就這個部分請他進一步分享

 

我們另外一位來賓黃筱純,她是鏡電視台語新聞的主播,她的新聞事業是從她的故鄉宜蘭的地方台做採訪記者開始,她在那裡也擔任國語跟台語的主播,後來來台北,在八大電視台、東森、民視工作,並連續兩年擔任國慶禮賓人員的服裝發表會的主持人

 

筱純你除了是《鏡新聞》週一到週五下午兩點《台語新聞》的主播,也是週末下午兩點《台語報萬事》的製作人兼主播。我想先請你介紹一下鏡電視新聞台和其他台的台語新聞有什麼差異?

 

黃筱純(以下簡稱黃):台語新聞播出的時段是週一到週五下午兩點一小時的新聞,凌晨4:30重播,跟別台不一樣的是<台語聽有無>的單元,還有氣象博士賈新興的台語氣象,這是比較特別的地方

 

翁:我想請你再多講一些週末《台語報萬事》這個節目,這個節目也是下午兩點開始,你除了是主播以外,也是製作人,你是帶著什麼理念、如何規劃這個節目?這個節目的特色是什麼?

 

黃:《台語報萬事》是一個新聞性的節目,我自己本身是製作人,我想要做一個比較不一樣的節目,是以國際新聞為主,還有一些國內財經、生活、科技、產業等等的消息,這點阿信老師的理念跟我是一樣的

 

何信翰(以下簡稱何):對一個語言來說,它可以在現代社會生存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可以用在現代社會,每天最新的消息都在新聞裡看得到,所以台語如果可以用來傳播最新消息,我覺得這對台語的保存、復振是很有意義的,也是很重要的事情

 

黃:就像阿信老師說的,我覺得台語新聞也可以國際化,所有用中文討論的事情,用台語也可以,所以我特別規劃《台語講天文》,請天文學者蔡安理博士用台語科普天文知識,阿信老師也認識蔡安理老師對嗎?

 

何:蔡安理老師是我的好朋友,他跟我分享,他有一次去參加國際研討會,大家對他講的主題都很有興趣,但不是對天文知識有興趣,因為在座都是天文學家,他們想知道的是,要如何用非強勢語言、本土語言來講天文?因為每一國都有它的本土語言、少數民族,大家都在想說,要如何用這種弱勢的母語來講天文?這也是一個很新鮮的話題

 

黃:而且為了讓更多年輕人開始講台語,我也有規劃<出一支喙健身房>的單元,因為最近健身很流行,是年輕人有興趣的主題,我覺得台語新聞不僅是長輩在看的,本土教育已經實施十二多年了,所以現在有不少年輕人對台語有興趣,而且這個單元還會教大家台語文、台羅拼音,我希望台語可以繼續傳講下去

 

翁:這很重要,台語是我們的母語,給人的印象是比較本土、有時候會讓人感覺比較粗俗,但事實上不是如此,台語對國際化、新知傳播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讓年輕人對母語產生興趣、重新學習

 

我很喜歡<台語聽有無>,我的父親是客家人,母親是台灣士林人,從小我就會講台語,但是每次看到阿信老師<台語聽有無>節目裡介紹的台語用法,還是看得津津有味,並且常常學習到以前不知道的用法

 

我曾聽阿信老師說,這個節目雖然很短,只有四分鐘左右,但是可以讓年輕人對我們的語言產生興趣、願意學習,如何讓節目與學校之間產生連結,讓小學、國高中老師也可以運用這個節目作為課外教材?阿信老師可不可以分享一下你如何規劃節目?

 

何:當時筱純來跟我聯絡,說想在台語新聞裡開一個小單元,差不多五分鐘以內,那時國中、高中快要實施台語必修了,他們面臨到一些問題,第一是老師在哪裡,第二就是要教什麼,當然必修科目一定會有課本,但是課本以外要教什麼,這些是教育界遇到的一個大問題。要教什麼也和另一個問題有關,就是說按照課綱理念,台語要進入現代生活,要能應用在現代生活,我就想趁這個機會做一個節目,示範一下適合現在國高中生的補充教材可以是什麼面貌,就和筱純主播、製作人討論,做了<台語聽有無>

 

翁:看起來是四、五分鐘的節目,但是相信後面所付出的時間一定非常多,你能否跟我們分享一下幕後的辛苦?

 

何:錄影對我來說沒什麼問題,花我最多時間的其實是寫稿,什麼題材適合給學台語的人來看?我有一些想法,第一是<台語聽有無>要有知識性,第二要有趣味性,這是一個補充教材,要讓大家看了覺得有趣,大家看電視要放輕鬆,順便學一些新東西,所以我在主題選擇上有一個原則,就是選我自己有興趣的,感動別人之前,要先感動我自己,我會去蒐集一些我自己平常有興趣的主題,然後找到相關的詞彙,如果這個主題只有兩個詞好講,也沒辦法講五分鐘,所以這個主題的相關詞彙要夠多,最重要的是要把它講得新鮮有趣,讓大家想聽

 

翁:就是要和生活結合,而不是像課本一樣死板板的

 

黃:我希望可以講吃的,每次聽老師講吃的我都流口水

 

翁:這個節目從播出到現在差不多一年多的時間,這段期間內有學校老師來聯絡要合作嗎?

 

何:做這個節目讓我有一些不一樣的體驗,我本來就會去學校演講,之前大家都叫我信翰老師,現在大家都叫我阿信老師,聽到大家這樣叫就知道有在看這個節目

 

因為這個節目的主要目的就是讓老師在課堂上播映,或是課後給學生自學,有老師分享,他搭捷運的時候看到學生用手機在看<台語聽有無>,課堂上有老師說他每節課都會放一、兩集,學生都很喜歡,還會跟老師說可不可邀請阿信老師來演講

 

有一所國中邀請我去演講,請我偷偷去,不要讓學生知道,給他們一個驚喜,我走進去的時候,學生都很興奮

 

黃:男神,台語男神!

 

翁:這樣代表這個節目有打到它原本想要接觸的聽眾!接下來我想要請教筱純,你是台語雙語主播,用兩種語言播報新聞,在準備和播報時最大的差別是什麼?

 

黃:差很多!我本身是新聞系畢業的,大學畢業後就回到故鄉第四台跑新聞,之後就到台北全國性的電視台跑新聞,我在第一線跑新聞大概快要二十年了,而且我也有兼任主播,我是有一些基本的新聞素養,所以做主播對我來說並不困難,但我平常思考事情是用中文,所以用台語報新聞是非常困難的事,我台語比較不好,不像友台的台語主播那麼厲害,我準備一節一小時的台語新聞,要用兩小時的時間準備,因為新聞常常出現一些新的詞彙,要怎麼翻譯成台語大家才聽得懂,這都需要時間跟功夫去準備

 

稿子完成後,我也是要一直唸一直唸,把它唸順,比如說有新的詞,像是確診,新冠肺炎剛開始的時候,我會說「得到肺炎」、「確定得到肺炎」,我不會直接說「確診」,但大家聽習慣之後,我就會直接說「確診」,所以在翻譯的時候我就會考慮這個詞這樣翻大家可不可以接受、聽不聽得懂,我會盡量從意思去翻,不會直譯

 

翁:最後想請兩位談一談,在你們心中,台語和新聞的關係是什麼?

 

何:用台語報新聞有兩個層面的意義,一個是語言平權,不管你講什麼語言,你在文化方面、資訊的觸及,應該要有同樣的權利,所以說如果只有華語新聞,聽慣台語的人就無法得到最新的資訊,這樣不公平,也不利於人權,所以如果我們有台語、客語、原住民語、華語新聞,台灣所有的母語都有新聞,我們就可以達到語言平權的理想,這是第一個部分。第二個部分是語言如果要延續下去一定要現代化,台語新聞提供一個很好的場所讓我們去聽、講,討論現代社會的事物,因為語言如果學了卻沒在日常生活使用,很快就會忘記了,所以我們現在有一個場所讓大家每天都可以使用台語,就會讓台語跟現代生活的連結越來越深

 

黃:我2020年11月來到鏡電視,當時聯合國把台語列為有「傳承危機的語言」,台語對我來說不只是一種語言,我對台語有一種很深很深的感情,因為我從小就講台語,跟阿公阿媽看歌仔戲、布袋戲,我讀國小之後,學校說不能說台語、要講國語,所以才漸漸失去講母語的能力

 

一直到出社會,到第四台工作,要報台語新聞才慢慢重拾母語,這個過程可說是非常辛苦,所以我不希望我的母語消失,我想透過台語新聞讓我的母語可以繼續傳講,報台語新聞對我來說是一種志向,我也很開心在台語路上認識阿信老師跟多位前輩,他們都是我學習的對象

 

翁:今天非常感謝阿信老師和雙語主播黃筱純,為我們分享對台語新聞的期許和理想,他們對母語的使命感和新聞理念相信讓大家都非常感動。在之後的集次裡,我們會繼續邀新聞從業人員及閱聽人代表,一起就新聞現象及新聞事件討論,在討論中交換對好新聞的定義和想法,追求鏡善鏡美。歡迎大家追蹤、關注,我們下一集見,掰掰!

 

 

---

🎧 完整收聽《好好評新聞──公評人來了!》➤ 點我收聽

more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