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好聽

鏡好聽全新APP上線 體驗全面升級,即刻下載

下載

文學,是自己的「山地話」:馬翊航談《山地話/珊蒂化》

鏡好聽 2022-02-08 10:30:00

是什麼促成了《山地話/珊蒂化》這本書?成書以後,覺得自己有什麼變化嗎?


收錄在書中的篇章,例如〈姑姑說〉或〈自己的籬笆〉,其實是來自2017年5月,我跟巴代老師在聯副〈文學相對論〉的紙上對談,內容包括閱讀的啟蒙,或我們對原住民文學的再想像。才領悟到有些關於身體或身份的記憶,是不斷遊走在個人與公眾的領域間,所以這五次的對談顯然不太足夠。之後想到現在會用「母語」或「族語」,而不會說「山地話」。但這個不再使用的詞,也會召喚我回到有點危險、不那麼安全的記憶,可以思考空間、身份與聲音在身上留下的波動。
寫作可能記錄了生命歷程,但也會帶來未來的變化。雖然書名有「山地話」,但我過去不會說族語。所以這本書是記錄「前卑南語」的時空,畢竟我在2021年才開始學習「最簡單」的卑南語。學卑南語並不是為了解決身份跟話語咬合不正的焦慮感,而是我想知道,這本來應該在我身上生長的語言,晚到之後有什麼變化?如果《山地話/珊蒂化》是一本關於聲音經驗的書,對我來說彷彿是一種開關,為未來開啟了新的可能。

書中的場景相當鮮明,閱讀時自然也有不少「聲音」流入耳中。聲音,是你的靈感來源之一嗎?


這本書不只跟語言的經驗有關,裡面寫到很多歌曲。小時候很喜歡唱歌,大人也喜歡叫我表演。國中時手邊有台錄放音機,要放空白帶進錄音機的那種,當然跟現在的不同。一面陶醉於自己的歌聲,一面發現原來我的聲音是長這樣,有它的質感跟瑕疵。以前的機器音質不好,會有某種程度的失真跟變形,而且空白帶的時間有限,A面跟B面各自不過是三十幾分鐘,要錄新的歌就得覆蓋、「洗掉」它。我覺得寫作跟錄音很像,那個小小的錄音機帶有某種儀式感跟失真的變化。可能是因為這樣,這個作品除了置放個人經驗,有些歌曲對整個原住民的社群、臺灣社會有著不一樣的意義。我也想把《山地話/珊蒂化》變成一首歌,像是錄音或重新翻唱的過程。

 

書中詳述許多回憶,令人印象深刻。有沒有其它(可能是篇幅受限或種種原因)未收錄書中的精采故事?
 

講到錄音機,回憶就不斷湧現。有些「還沒有練習好」、錄不進去的聲音,可能都在這個時空游移,等待我們捕捉。其中一個場景跟搬家有關,是我們建和卑南族要請巫師跟祖先說話,說要搬去新的地方了,請他們一起移動。在這個儀式當中,因為聽不懂巫師唸的祭詞跟禱詞,就覺得有種神秘的薄膜包裹這個空間。其中的儀式是每人要拿一杯米酒,巫師會在米酒上吹一口氣,吹完之後用你的方式跟祖先說話。我們會聽到吹氣的聲音,好像也看見酒水掀起小小的波浪。聲音此起彼落,突然湧現各自的困境與心願。我一直想把它寫下來,可是找不到更好的方法。如果之後要再寫,那時對聲音的感覺就不太一樣,可能需要更敏銳、細緻的技術來處理。比起勉強寫下,現在的安排應該更好。

對於作品的有聲化,有什麼心得、期待或想像?


去年(2020)三月學族語之後,好像真的在身體裡安裝接收器。才剛學族語一個月,就接了一個跟「說母語」有關的邀稿,實在有夠大膽。但這一個月就是不會重來的、像新婚蜜月一樣。當時寫的文章叫〈關於買賣〉,在卑南跟阿美語裡,鴨子就叫「買賣」,跟國語的「買賣」發音很接近,這個詞也是國中同學教我的。國中生很幼稚嘛,因為老師上課講到要買賣什麼東西,大家聽到就開始偷笑,好像腦海裡有一堆鴨子飛來飛去。到高中、大學聽到「買賣」還是很想偷笑,但又不知怎麼跟人分享。


學族語的過程可能要繳學費、付出時間,對我來說都像是一種買賣,或身為寫作者也希望去買賣、交換更多的經驗。雖然我們都知道聲音經驗很迷人,與日常生活的連結很緊密,但更多時候想留也留不住。有時感受到新的語言經驗,比如建和卑南語有個詞叫「ㄅㄚˇ ㄅㄚˋ」,「ㄅㄚˋ」是翅膀,聽起來有沒有翅膀搧動、很生動的感覺?我覺得在新的經驗添加進來時,聲音像是蝴蝶效應,會展開未來不知道的事情。
之前在寫這篇〈關於買賣〉,更體會到有聲書之必要。因為用華語去模擬都不見得準確,甚至會干擾讀者閱讀的速度。最好的方式是邊讀邊聽,有個聲音陪著你,像「ㄅㄚˇ ㄅㄚˋ」這種疊字跟振動感,必須用聽的才能體會。

你的第一本有聲書是?聽了《山地話/珊蒂化》之後,有什麼感想?


記憶中的第一個有聲書,是小學時的睡前故事錄音帶。前面可能都是歷史或成語故事,但不知為何後面出現「司馬中原說黃色笑話」。第二天問我媽什麼是黃色笑話?她可能就偷偷把錄音帶抽換了,再也沒聽過。後來喜歡蒐集黃色笑話,可能跟這個缺憾有關係。童年直接面對色情、擦身而過的經驗,有些也在書裡出現。《山地話/珊蒂化》的主播曾紫庭,我覺得他的聲音跟我有一點像,很柔和,帶有一點療癒感,也有些調皮。其中一篇叫〈老虎在哪裡〉,寫小時候偷打色情電話的經驗,是我寫起來覺得荒謬又輕快的作品。透過紫庭的表演,那種偷偷摸摸,還要模擬電話彼端煽情、滑稽感的聲音,相當生動有趣。

完成《山地話/珊蒂化》之後,接下來的創作計劃是?


我自己和父親的原生部落──建和部落的關係,也在去年(2020)有些改變。七歲以後因父母工作的關係就住在池上,其實沒有很長的時間能待在部落。今年(2021)八、九月在部落住了兩個月,那不一定是像尋根的過程,而是把自己放到一個新的環境裡。說「新」也很奇怪,因為小時候在這成長過,所以時間跟空間的關係會變得複雜起來。未來的寫作當然不可能迴避這個經驗,但是對我來說,它不見得是族語創作的歷程或記錄。就像剛剛提到的錄音機,我覺得身體可能是聲音的一種容器吧。身體跟聲音都會繼續旅行,未來的寫作可能跟《山地話/珊蒂化》一樣,很適合用有聲書來表達,甚至能用不同的方式,讓聲音跟個人經驗產生新的連結。

---

🎧現在就收聽有聲書:《山地話/珊蒂化》

░《山地話/珊蒂化》​░


馬翊航在《山地話/珊蒂化》重述生命經驗,在身份與性別認同的往來,細膩寫下內心曲折。聲音主播曾紫庭的聲音表情相當靈巧,乍聽開朗並富有感染力,幾經轉折又能浮現作家筆下的幽微心事。

 

◈ 作者:馬翊航
◈ 實體書出版:九歌出版社

more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