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
資訊
【物理好好玩S2EP06】從無線充電談電磁場
我們的日常,是由電與磁交織而成的,它們感覺如此的熟悉,好像早已成為人類生命的延伸了。
所以,每一天,如同太陽一直會從東方升起,電廠產生的電壓,推動著導線內的電子,移動形成電流。電流流過燈絲,燈絲的電阻產生高溫,就發出強光。而冰箱、冷氣機的基本零件則是馬達,電流流過導線線圈形成電磁鐵,在周圍永久磁鐵的磁力推動下,就能持續旋轉,產生動力。
這些電器構成了我們的世界,但也常有新的發明加入,一起點綴我們的生活。最近添加的是無線充電,一般的充電,會將導線插入電器內,電流流入,為內部的鋰電池充電。但很顯然,對如手機這樣機動的產品,這條導線十分累贅。有了無線充電,我們只要將手機放在座上,便能開始充電了。聽眾應該可以猜得到,手機其實並不需要接觸充電座。你可以試一下,慢慢將手機接近充電座,但不接觸。以我的手機為例,大概距離0.5公分,充電就開始了。你可以繼續保持這樣的距離,手機將一直充到飽。可見,充電座通過了無一物的空間,隔空打牛,對沒有實質接觸的手機,產生了作用。無線充電有一個國際標準,稱為Qi,取中文「氣」的音,各位不覺得實在很傳神嗎?
將手機放在任何一塊磁鐵旁,應該也能充電
這是如何做到的呢?如果我們把無線充電座拆開,最主要的零件是一個固定的線圈,當電流流過線圈,就產生一個電磁鐵。效果與一般的磁鐵完全相同,只是強度會由電流的大小決定。手機內也有一個線圈,在這裡扮演電流迴路的角色,迴路如果連上電源,電流流動,就為連在迴路上的鋰電池充電。所以,充電座的電磁鐵,顯然在手機內憑空等效的製造了一個電源。
但如果只是如此,將手機放在任何一塊磁鐵旁,應該也能充電才對,但事實顯然不能。如果更仔細點看,充電座內還有一個關鍵的積體電路元件:變頻器。這很有趣,無線充電的插頭,是一個3C產品慣用的轉接頭,它將牆上插座輸出的交流電,轉換成積體電路適用的直流電。但在轉接頭剛製作完成的直流電,進到無線充電座後,裡面的變頻器,又把它轉換回到交流電。需要如此大費周章、朝令夕改,可見進到充電座線圈的必須是交流電才行。交流電流的特徵是一直變化的大小與方向,因此可以推知,必須是一直變化強度與方向的磁鐵,才能在手機上的線圈內,產生效果等同於電源的電效應。
這個無線充電器,與十九世紀大物理學家法拉第,發現這個現象時所用的實驗裝置,幾乎完全相同。在1831年8月29日,法拉第的實驗室日誌清楚寫道:「在實驗中,用磁製造了電!」法拉第可能是第一個出身貧苦的物理學家,他的父親是一位鐵匠,隨著大量鄉村剩餘勞工,在十八世紀初,移居倫敦尋找機會。這在工業革命之後的大都市,是一個只夠糊口的工作。因此法拉第完全沒有機會接受正式的教育,十三歲就開始在書籍裝訂店擔任學徒。但這竟是一個充滿啟蒙機會的工作,無數的書籍,都在這個書店整理、重新裝訂。在休息時間,法拉第就能一頁一頁,吸取其中的知識。而十九世紀初,正是自然科學蓬勃起飛的年代。法拉第就是這樣完成了他的教育。書店的主顧,有許多是當時第一流的學者。法拉第的能力與上進心,想必使許多人印象深刻,也使他終於得到機會,進入當時聲望日益爆發的皇家研究院,擔任實驗助理。在工作上展現驚人的直覺洞見與操作能力,法拉第立刻大放異彩。皇家研究院會議紀錄對他的稱謂,從最早的麥克.法拉第,漸漸改為法拉第先生,最後就變成了法拉第教授。
法拉第自己動手,以導線仔細纏繞一根粗的鐵棒
1831年8月29日展開的實驗,是希望用磁,來產生電流。法拉第自己動手,以導線一圈一圈仔細纏繞一根粗的鐵棒,形成一個線圈,這個線圈現在還留存著。讓我們稱它為甲線圈,這與無線充電座內的線圈,功能完全一樣。當電流通過導線,鐵棒形成一個磁鐵。在上方分開放置另一個聯有電流表的乙線圈,這就對應無線充電手機內的線圈。在實驗中,法拉第驚訝的注意到,當他把甲線圈的電流打開時,乙線圈會突然出現一個電流,然後就消失了。比較粗心的實驗者,可能不會在意稍縱即逝的那一道電流,但毫不放過任一個細節的法拉第,頓時有了領悟。這個現象顯示,甲線圈的電流一出現,造成它的磁性瞬間變化、由無到有,同時使乙線圈出現電流。接著甲線圈的電流與磁性維持不變,乙線圈的電流就消失了。那如果能維持甲線圈上電流一直持續變化,乙線圈內應該就會持續出現電壓,產生電流,效果與連上一個電源毫無差別。這樣的現象就被稱為電磁感應,簡言之,由甲線圈產生,通過乙線圈的磁性如果改變,乙線圈內會出現一個等效的電源。用一句口號來代表,就是「變磁生電」。從這一天開始,人類認識到了:電與磁不再是獨立的現象,而是一個整體的兩個層面。
無線充電的原理就是電磁感應,類似的裝置在日常生活中,不勝枚舉。例如,常見的金屬檢查門,地下金屬探測器。檢查門本身是一個大線圈,通過的探測對象身上若有金屬,就形成可導電的電路。通過檢查門時,電路感受的磁性有了變化,感應的電壓便會產生電流而被偵測到。請注意,在這些裝置中,器材與探測對象,更明顯的在空間上是分開的。因此,在空間中,需要有一個機制把已經離開線圈的磁效應,轉化為電壓的電效應。也就是說,空間不再只是一個空洞又被動的舞台,它自己本身就是一個很有戲的角色。法拉第根據電磁感應的現象,指出了空間對電與磁的效應,一定扮演著過去未曾被認知的關鍵角色。因此得給它一個名字,法拉第把它稱為「場」,原意就是廣闊的田野。於是無一物存在的空間中有電場、有磁場,打一個有點遠的比方,這有點像,在房屋買賣雙方之間,還需要一個仲介進行斡旋折衝,而不是直接交易。我們現在會說:充電座中變化的電磁鐵,在空間各處,造成變化的磁場,因為電磁感應的效應,各處也會同時出現電場,在手機處的電場就會推動手機線圈內的電子,產生電流。
電磁場的效應隨處可見,而且我們對它瞭若指掌
電磁場可以說是物理史上,繼牛頓力學後最重要的發現。誇張一點說,整個自然,除了基本粒子,就是「場」,也沒有別的了。「場」看不見,摸不到,卻無處不在,實在是非常抽象、甚至令人迷惑。難怪,我們只要想描述任何不可見的東西,都會神神秘秘的把它叫作「場」,「氣場」就是一個最明顯的例子。但其實電磁場的效應隨處可見,而且我們對它瞭若指掌。
有了電場與磁場的概念,法拉第的想像力並不就此停止,他進一步猜想,瀰漫在空間中的電場與磁場,是不是可以像水面或空氣,容許有波的傳播。雖然還沒有具體的證據或推導,法拉第大膽的寫道「我傾向把磁力從磁極向外的散播,比喻為水面的擾動,或者空氣中的聲音。這個散播是漸進而需要時間的」「波」的意思就是在某一個地方發生的變化,可以傳播而影響遠方,傳播的速度就稱為波速。在電場與磁場上傳播的變化,就是電磁波。物理學家赫茲在1886年製造並驗證了第一道人造電磁波,奇妙的是,當赫茲被問到這個肉眼看不見的發現有什麼應用,他的答案竟然是:「我猜、應該是沒有用吧!」
赫茲當年的實驗,我們也可以用無線充電座來做。現在讓我們想像,我在一個大房間的一側,把充電座豎立起來,電流加得很大,讓我的朋友在房間的另一側把手機對著充電座。我們已經知道了,充電座內交流電通過線圈,會造成周圍磁場的變化。現在法拉第告訴我們,「場」是瀰漫各處,這個磁場變化可以如水面的波傳播開來,所以一段時間後,磁場的變化就傳到了房間另一側的手機處,在那裡感應產生了電場,推動手機內線圈出現電流。於是我與相隔一段距離的朋友之間,跨越空間產生了聯繫。更進一步的,如果充電器電流大小本身就調整為一個訊號,例如說話的聲紋,手機的感應電流也會反映這個訊號而改變強弱。當我的朋友記錄下電流,這個訊號就從我這裡,傳到他的手機上了。這就是一個真實的無線電電磁波訊號,發送與接收的過程,只是這時我們通常會用環形天線,來稱呼線圈,充電座的線圈就是電磁波的發送天線,而手機內的就是接收天線。
有了電磁場,我們與遙遠的物體與人,可以說聯在一起了
於是人類可以依賴電磁波,跨越距離進行通訊。因為電磁波的波速就是光速,跨越距離在我們的感官感覺起來,幾乎是完全即時的。而且我們還能聯絡得很遠,天文學家現在可以測量到距離130億光年遠的星團,所發射出來的電磁波與光,這應該是130億年前,接近宇宙創生時所發出來的。合理的推想,現在,這些星團早已消失了,但它們產生的電磁效應,到今天還瀰漫在宇宙各處。可見廣大的整個宇宙,真的布滿了電場與磁場,平常的時候數值為零,但都等待著電磁波通過時把它們激發。但聽眾得記得:宇宙大部分的空間是空的,電場、磁場的所在,完全沒有任何物質,真是非常奇妙。
有了電磁場,我們與遙遠的物體與人,甚至整個宇宙可以說聯在一起了。雖然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傳播,原則上就可以彼此相通。莊子所謂:不傲睨萬物,而與天地精神往來,就是這意思吧?
下一次的【物理好好玩】我們休息一下,不談科學,談科學家,讓我來介紹法拉第與他的老師戴維的故事。
延伸聆聽
【物理好好玩S1EP11】這盤缈子是誰點的?——基本粒子與佛學及文學的牽扯:夸克的故事
【物理好好玩S2EP02】生命的算計——2021年度科學突破
【物理好好玩S2EP04】從閃電到氣候變遷—2021年諾貝爾物理獎介紹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製作播出的《物理好好玩》第二季】 每月第二個週二上線全新一集
歡迎追蹤關注,開啟小鈴鐺,給予五星評價
圖:東方IC 片頭製作:曾海芬
錄音師:劉寶苓 製作人:林文珮
鏡好聽全新改版上線!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APP 收聽,只給你最好的聲音。
| 免費下載《鏡好聽》APP: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 追蹤《鏡好聽》Facebook:https://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 追蹤《鏡好聽》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mirror_vo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