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
資訊
美國心理學家華生(John Watson)是將帕伐洛夫對動物的「古典制約學習」實驗,在人類身上發揚光大的科學家,他也是第一個提出「行為主義(behaviourism)」概念的人。
華生的「行為主義」為何主張人類不存在真實的心靈現象,只是大腦活動的伴隨現象而已?其實人類的一切行為,都可以透過制約學習習得。此外,華生當年驚世的「Little Albert Experiment」的實驗,又是如何嘗試推翻當時的先天論者,對於恐懼的假設?
本集重點:
00:42 三種學習理論回顧
04:55 華生的行為主義與古典制約學習
07:43 華生的著名研究:Little Albert Experiment
10:43 心理學研究的實驗倫理探討
謝伯讓的腦科學世界:https://www.facebook.com/pojanghsieh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製作播出的《大腦好好玩第四季》】
每隔週四上線全新一集
開啟小鈴鐺、按下追蹤,持續關注最新節目
製作人:余韋達
後製:劉寶苓
圖片:Shutterstock
鏡好聽全新改版上線!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APP 收聽,只給你最好的聲音。
| 立即訂閱《鏡好聽》:https://www.mirrorvoice.com.tw/mirrorvoice-plus
| 免費下載《鏡好聽》APP: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 追蹤《鏡好聽》Facebook:https://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 追蹤《鏡好聽》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voiceservice@mirrormedia.mg
節目內容全文:
今天是大腦好好玩第四季的第一集,在今天的節目中我們要來繼續介紹學習的認知歷程以及理論。那在介紹特定的人物與理論之前,我們先來回顧一下,一起來看看學習大致上可以分成哪幾種形式。
・三種學習形式回顧
學習,粗略的來說,可以分成三類,包括了認知學習,古典制約學習以及操作制約學習。
所謂的認知學習,就是直接透過閱讀或觀察來學習,有時候又稱之為觀察式學習。比方說,大家在課堂中上課、或是透過podcast聽講的這種學習,就是一種認知學習。這種學習方式不需要親自去經歷或是親自去作動作,而只需要透過觀察或是理解的方式就可以學習,所以我們才稱之為認知學習。關於認知學習,稍後我們會有專門的主題來做介紹,所以今天就先不多說。
再來,第二類,就是古典制約學習(classical conditioning)。古典制約學習,就是去學習兩個刺激或兩個事件之間的關聯性。在古典制約的學習歷程中,我們通常會學到的是前一個事件對於後一個事件的預測力。透過這樣的學習預測,我們在未來,就可以在這兩個事件的第一個事件出現的時候,就提早做出反應。
比方說,如果有兩個事件經常性的同時出現、或是經常性的接續出現,那我們的古典制約學習歷程,就可以幫助我們學到兩者之間的關係。一但學會之後,我們就可以在看到第一個事件的時候,就只接預測第二個事件即將會出現。例如,我們常常會經歷到閃電和打雷同時出現,那在多次的經驗之後,我們就會學到,只要看到閃電時,通常馬上就會聽到打雷的聲音。那麼以後當我們再看到閃電時,就可以預期打雷的聲音,所以就可以事先摀住耳朵來預防雷聲。
我們在大腦好好玩第三季的最後一集中,就特別介紹了古典制約學習的大師帕伐洛夫(Ian Pavlov)。帕伐洛夫的狗的實驗,基本上就是一種古典制約學習,因為帕伐洛夫的狗,牠在發現鈴聲與食物總是不斷出現之後,就可以學會利用鈴聲來預期食物,然後最後就會出現「只要聽到鈴聲就會流口水」的反應。
好,那除了認知學習、以及古典制約之外,還有另外一種制約學習,叫做操作制約學習(operant conditioning)。所謂的操作制約學習,其實也是在學習兩個事件之間的關聯性。那這種學習和剛剛說過的古典制約學習的差別就在於,古典制約學習通常是在學習兩個自然事件之間的關聯,但是在操作制約學習裡面,前後出現的這兩個事件,通常第一個事件會是我們的行為,而第二個事件則是該行為的後果,而操作制約學習,基本上就是我們通常會根據第二個事件、也就是所謂的「後果」,來調整或改變我們的行為。
比方說,如果小孩子發現自己每次只要說「請」這個字,就可以獲得他想要的東西,那就會獲得正面的獎勵,這樣就會導致他越來約知道應該要說請,而且會越來越喜歡說請這個字。同時,如果小孩發現,當自己用哭鬧的方式吵著要某些東西的時候,那結果不但是要不到東西,而且大人還會處罰,那久而久之,小孩就會減少使用這種哭鬧的方式來達到目的。也就是說,透過這種獎勵或懲罰某些行為的方式。小孩會逐漸知到,當他做了某個動作像是說「請」時,就會得到獎賞,但是哭鬧,則會得到負面的懲罰。這種學習方式,就是操作制約學習。
那接下來,我們要先回到古典制約學習,那我們要介紹的人物,就是美國的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華生。
・華生與古典制約學習理論
華生活躍於20世紀初期,大約是1910和20年代。當時俄國帕伐洛夫的制約學習理論傳到美國之後,和當時美國心理學界反對內省法的潮流,完全是一拍即合,於是,美國的行為主義就這樣誕生了。
那美國的行為主義學派,有兩位非常中重要的人物,分別是華生(John Watson)和史金納(B.F. Skinner)。那這兩位人物,分別就是對應到古典制約學習和操作制約學習。那我們今天就先來看看華生。這位John Watson,他受到帕伐洛夫的影響很大,先前帕伐洛夫在動物身上進行的古典制約行為實驗,可以說是在華生身上被發揚光大,而且甚至還被直接拿來在人類身上進行測試。而「行為主義」(behaviorism)這個詞,其實也是由華生第一個提出來的。
行為主義之所以會有「行為」這兩個字、之所以會這麼強調行為,其實是因為華生和帕伐洛夫一樣,他們都認為人類其實不存在真實的心靈現象,對他們來說,心靈現象,其實就只像是一種伴隨現象,它根本就沒有任何因果作用力。
那所謂的伴隨現象,英文是epiphenomenon,舉個例子來說,伴隨現象就像是我們的影子一樣,它是伴隨著光所出現的一個結果,真正的因果作用力其實是在光和身體身上,而影子只是完全沒有因果作用力的一個結果而已。那對於華生來說,人類的心靈現象就像是這樣,他認為心靈現象只是大腦活動的一種伴隨現象而已。
總而言之呢,帕伐洛夫的研究結果在美國的心理學界中掀起了行為主義熱潮,在這樣的一種信念之下,華生認為,在心理學的領域中,唯一應該研究的事,就只有那些可以被客觀觀察的行為而已。
此外,華生更進一步主張,人類的大腦,基本上就像是一個巨大複雜的反射機器,所以只要透過制約學習,我們就可以改變任何一個人,然後讓人們學會各式各樣的行為。
・Little Albert Experiment
那我們現在就先來看看華生當年的一些知名研究。我們剛剛有提到,華生是把帕伐洛夫古典制約學習典範在人類身上發揚光大的人。他當年做過的最知名研究之一,就是Little Albert Experiment。
Little Albert Experiment 的實驗背景是這樣的。在華生的年代,有一些先天論者主張人類天生就會對兩種事物產生恐懼,第一種是會害怕由高處摔落。第二種是害怕巨大聲響。
那針對這兩個先天論的論點,華生身為一位後天論的行為主義者,自然對這種先天論的主張不以為然。華生認為,所有的恐懼應該都是學來的才對。不過呢,主張人人會說,但是有沒有證據,才是重點。那華生為了要提出證據來支持自己的恐懼習得理論,於是就想出了一個實驗,就是要把小嬰兒放在制約學習的情境中,看看小嬰兒會不會習得恐懼。所以,他就進行了Little Albert Experiment。
那大家聽到這裡,應該大約可以猜到華生想要做什麼了吧?沒錯,事實就跟大家想得一樣,華生呢,就是準備要重現帕伐洛夫的狗的實驗,但是這次主角從狗變成了嬰兒。
這個實驗的主角受試者,就是一位叫做Albert的小嬰兒。這位當時只有八個月大的小嬰兒,原本對於老鼠和一些小動物,是不會感到害怕的,所以這些小動物對little Albert來說,可以算是中性刺激(Neutral Stimuli),也就是對應到帕伐洛夫的狗的實驗裡面的鈴聲。
接下來,華生想要知道,如果我們把可愛小動物這樣的中性刺激和一些可怕的刺激一起呈現給小嬰兒 Albert 看的話,那這個嬰兒會不會變得也會開始害怕小動物。於是,華生就決定使用一般大家都會討厭或甚至會害怕的巨大聲響,然後同時和小動物一起呈現給嬰兒Albert看。
最後的結果發現,在制約學習過程結束後,果然一如華生的預期,原本不會害怕小老鼠的嬰兒Albert ,現在看到小老鼠的時候,就會出現恐懼哭泣的反應。
根據這項實驗結果,華生就做出結論認為,所有的行為都是習得的。華生主張,所謂的恐懼症,基本上都是透過類似像Little Albert這樣經由制約學習而產生的後天恐懼連結而已。
・實驗倫理道德議題反思
以上就是華生在1920年進行的知名實驗,Little Albert Experiment。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實驗,基本上就是帕伐洛夫的狗的實驗的人類版。那在這裡,我們要藉機來討論一些我們之前比較少觸碰的實驗倫理道德議題。
在實驗倫理道德議題上,我們要說的是,華生的這項實驗,以美國心理學會現在的倫理規範來看,其實是完全不合規定的。
那為什麼不合倫理規範呢?首先,是Albert當時的年紀只有八個月。而且當年的實驗也沒有取得Albert母親的同意書。所以這是第一個違反倫理規定的地方。
再來,根據現在的心理學倫理規範,實驗人員不可以讓受試者產生恐懼,除非是受試者有被明確告知實驗的研究目的就是和恐懼有關。此外,實驗也不得對受試者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任何傷害,特別是像小孩這樣無法保障自身權益的族群,更是實驗倫理規範所要保護的對象。
以上就是關於華生的古典制約學習。在下一集的節目中,我們會介紹另外一位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家史金納的操作制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