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
資訊
EP01|海路:是海讓我的生命更寬闊——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
文|許越如
“我們這麼渺小的生命放在上頭,那能量間的感應、浩瀚與渺小間的互動,深深改變了我的生命質素,回來之後看海的感覺都變得很不同,不是海變了,是自己變了,覺得一切都怪怪的,但目前還無法說清楚[a]”
廖鴻基自2016年夏天的黑潮漂流回來後,不只一次對記者訴說這種奇異的感受。
從34歲選擇當一名討海人開始,他的生命就有一半的時間立足海上。從漁民、到鯨豚調查的掌舵者、賞鯨船解說者,他對船隻航行的技術已大致熟稔;然而,在無動力的膠筏上乘著寬200公里、最大流速每秒高達100公分的黑潮,是全新體驗,要面對4米、5米的長浪向他湧來。為經歷這趟驚險,廖鴻基策劃已久,只是想了解那孕育台灣沿海生命的豐富、引來超過30種鯨豚[b]的黑潮,是怎麼一回事?
第二次採訪時,我們隨他到故鄉花蓮,凌晨4點多起床,一起看他最愛的清水斷崖日出。已經看過上百次,他仍堅持不可能看膩,因每天的日出都有不同的表情、色彩,時而水氣氤氳,時而光撒剪影,而天將亮的時刻,也是他可以拿著小紙片紀錄、沈思,跟自己安靜相處的時刻。
人航行於海上,離開熟悉的陸地,呼吸著不同的風景;讓我想起他說,當討海人那段時間,最令他感動的時刻,是期待在延繩釣之後,「水上生物跳出他原本生活的環境,來到這裡。」灑在漁獲上的鹽光,象徵著這些生命不顧一切,跳出舒適環境的勇氣。
我們在花蓮港的鯨豚解說教室採訪廖鴻基。講到20歲出頭的往事,當時他還是水泥廠的總務組職員時,他手指著窗後說:「我以前就在對面的台灣水泥上班呀,上班族做了7、8年。」生命的巧合,讓他去了印尼漁場工作、在政界繞了一大圈後,還是回到最愛的花蓮港,只是在馬路的另一端。
寫作從來不是計畫好的事,他並不懷抱著作家夢。而是開始討海之後,發現海上的世界出乎意料地豐富迷人,他太想把這些東西記錄下來,帶回給陸地:「年輕時我常常沿著海邊散步,那時候嚮往那一片大海,可能有意無意地跟他對話,海洋承諾過我,如果我願意走入他,他會帶我看見跟陸地上完全不同的收穫和風景。」
最後我問老師:覺不覺得自己是浪漫的人?
離開前景看好的政途,去當討海人;生活艱困到要算字數籌女兒補習費時,仍堅持寫作;划獨木舟「環島」一圈;放棄動力船,順著黑潮力量從台東大武,漂流300多公里抵達宜蘭外海,幾乎是交出自己全部給大海了。這些冒險都需要帶著孤獨的決心。
他微笑點頭,同意了。
但他的浪漫從不會失敗,因為他認真看待這些浪漫,一一實現每個跟海的約定。
那你呢?你是個浪漫的人嗎?
[a]出處:郭琇真。上下游。〈讓黑潮帶著漂流〉。
[b]1996,廖鴻基39歲那年,開始鯨豚踏查計畫,於1998年成立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全世界的鯨豚種類約八十餘種,但是在台灣附近海域,就發現過餘三十多種,生態種類之豐富難得。
文字腳本:許越如
聲音設計:蔡恩禮
照片提供:廖鴻基
特別感謝: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授權鯨豚聲音素材、多羅滿賞鯨、鄭南榕基金會
企劃製作:許越如
雙週更,週四上線全新一集
開啟小鈴鐺、按下追蹤,持續關注最新節目
| 立即訂閱:https://www.mirrorvoice.com.tw/mirrorvoice-plus
| 免費下載 APP: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 Facebook:https://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 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voiceservice@mirror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