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
資訊
不管是源於個人或團體的心理障礙都是批判性思考的敵人。批判性思考就是獨立思考,獨立於強大的自我中心主義或群體壓力。只要我們能擺脫這兩類心理障礙,我們就邁出理性思考的第一步。
【哲學S03E02】學會移開阻礙的大石頭,讓你具有批判思考的能力
上一集我們簡單介紹了批判性思考的內涵與重要性,也提到了一些關於論證的基本概念;今天我們要來聊聊一些阻礙批判性思考的因素。很多時候人們無法進行批判性思考,是因為存在一些心理障礙。這些心理障礙就如同陷阱一般,阻礙了我們的理性思考。如果能夠順利的避開或解除這些陷阱,就等於踏出批判性思考成功的第一步。
無法批判思考的第一個心理障礙──利己
我們可以把此處所談到的心理障礙分為兩類,一類源於個人,一類源於團體。讓我們先談談源於個人的心理障礙。這種心理障礙與利己的思考(self-interested thinking)有關,也就是什麼事都只想到自己,這可分成兩種形式。首先,一個人接受某個主張的理由如果僅僅只是因為接受它可以為自己帶來好處,那這就是強大的利己思想在作祟。
你可能會說,替自己想有什麼不好?畢竟「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如果不替自己著想,那還活得下去嗎?這當然沒錯,但別忘了此處強調的是把利己當成接受一個主張的唯一理由。替自己想沒有錯,有錯的是完全沒有其他理由來支持自己的主張。如果你的理由只是為自己好,那這個理由並不充分。舉個例子,假設政府通過了一項法案,這項法案會影響到你的收入,例如營業額變低、退休金減少或者賦稅增加。
在這樣的狀況下,如果你認為這項法案不應該通過的理由僅僅是因為它會讓你的收入變少,那麼你並沒有真正提供一個好的理由來支持你的主張。這並不是說這項法案一定是對的;關鍵在於,法案該不該通過應該考量更多其他相關的因素與證據。當我們自己的利益受到衝擊時當然會想捍衛自己,但僅僅是這股衝動並不足以說服人,還必須做出全盤的考量並提出其他理由。
從上述的討論也可以看出,一個人有沒有暴露出利己思考,有兩條線索可以依循。首先是情緒的爆發。如果一個人不斷用激烈的口吻與態度反對某事,甚至謾罵,那很可能就是掉入了利己思考的陷阱,因為他拿不出恰當的理由來反駁。第二條線索是無視其他相關證據。如果有強力的證據顯示政府某決策是合理的,那忽視這些證據就是不明智的,這麼做更有可能是純粹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反對。
利己思考的第二種展現方式是「顧全自己的面子」。很多時候一個人堅持某個主張,純粹只是因為不想失了自己的面子。其實在他心裡面可能也知道自己的主張有漏洞,但又拉不下臉來承認自己的錯誤。這在政治領域或一般職場都很常見。掉進這種思考陷阱的人覺得面子比什麼都重要,可惜面子只是一種虛無縹緲的自我感覺。為了面子而捍衛一個連自己都不一定能接受的主張,這真的不是一個成熟的人該做的事。 利己思考其實就是一種自我中心主義(egocentrism),除了在道理上站不住腳,也可能會被有心人士利用。例如在政治上,如果你出於利己而反對某法案,其他反對該法案的有心人士就有機會利用你而不被你察覺。
克服利己心理障礙的方法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克服利己的心理障礙呢?這裡提供三種方法。首先,當你與你想要捍衛的主張有很大的利害關係時,要特別小心謹慎。這種時候你可能會急於想要反駁任何反駁,疏於提供實質的理據,結果被激情給操控。英國哲學家羅素(Bertrand Russell)就認為,一個人對於某主張抱持的激情愈大,他對於該主張可提出的理性論據可能就會愈少,我們可以用這個原則來檢視自己。下次你在辯護自己的論點時,如果感到體內有強大的情緒湧現、愈說愈激動,可能就需要暫時停下來冷靜一下,想看看自己是不是還保持理性,而不是流於情緒性的叫囂。
第二種避免利己思考的方法是:謹守批判性思考的程序。在往後的節目中會陸續介紹批判性思考的各種技術性細節。當你對這套思考方法熟悉了之後,自然而然不會被自我中心主義所影響。因此經常貫徹與練習批判性思考有助於避開自我中心主義。 第三種方法是必:須考量反面證據。前面說過,利己主義的思考會忽略其他相關證據,尤其是反面證據。例如,假設有人對執政黨不滿,認為執政黨讓台灣經濟變差,但事實上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台灣的經濟並沒有變差,這些證據可能就會被反對者給刻意忽略,這當然是不合理的。真正具備理性的人必須要考量反面證據,刻意忽略只會讓自己的立場更站不住腳。
忽視反面證據的現象常被視為是一種認知偏見(cognitive bias),又稱為確證偏見(confirmation bias)。這是人們在論述上最常犯的錯誤之一。人常會去尋找支持自己說法的證據,卻忽略否定自己說法的證據。這並不是說如果存在反面證據我們就要徹底放棄原本的主張,而是說我們必須去考慮反面證據。如果反面證據強而有力,我們當然可能被迫放棄原本的主張;但如果再仔細檢視之後發現反面證據有問題,我們當然就有機會繼續堅守原本的立場。因此重點還是在於我們不應該對相關證據有選擇性的關注(selective attention)。
以上這些討論都是關於源自個人的心理障礙,接下來我們談談源自團體的心理障礙。
無法成功批判思考的第二個心理障礙──團體
人是群居的動物,生活在人類社會中,我們往往同時隸屬於不同的團體。你可能是某個政黨的成員,也同時是某個社團的成員以及某個協會的成員,更別提你的工作單位也是一個團體。生活在團體中,我們的想法常常會有意無意被群體的意志影響。我們可能甚至因為團體的壓力而採取某種立場或接受某種看法。當這種狀況發生時,我們可以說是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因為我們的選擇並不是透過反思而做出。最終結果就是盲從。
同儕壓力(peer pressure)是一種很常見的情況。當同儕都做某件事或接受某種看法時,你可能會就此順應。這時來自團體的壓力取代了你做某事或接受某看法的理由。如果你的同儕都慫恿你賭博,原本不賭的你可能就會開始賭博。但在這個案例中,你只是屈從於壓力,並未有好的理由來說服自己改變習慣。 團體壓力有時候會以規模更大也更隱晦的方式展現。例如,也許你不知道下次的總統候選人要投給誰,但你知道誰的民調最高、誰最受歡迎。既然社會上大部分人都認同某位候選人,你覺得自己就應該投給他。僅僅因為社會大眾相信某件事就跟著相信,這在邏輯上稱為訴諸群眾(appeal to popularity)的謬誤。
犯了謬誤當然不是什麼好事,可惜每逢選舉就有很多人會犯這種從眾謬誤。 上述這些來自團體的壓力有時候會產生洗腦的效果。例如,也許你贊成政府某個決策,但你所屬的團體對這件事持反對態度。為了繼續在這個團體中生存,你假裝順應大家的看法。久而久之,你弄假成真、自我催眠,竟然也打從心底反對該決策了。但在這樣的狀況下,你立場的改變並不是奠基在獨立思考的結果上,反而是被其他人牽著鼻子走。
最後,群體的影響力也會以「優越感」的形式展現。例如,有一些種族認為自己比別的種族優秀,就會因此出現種族歧視(racism)。當個體生活在帶有民族優越感的團體之中,往往會不斷被灌輸這種優越感,這種灌輸可說是更直接的洗腦,久而久之也就會讓人認為自己的種族真的比別的種族優越。這種來自群體的優越感不只出現在種族,在宗教團體、社會階級或文化社群都可能出現。當一個人因為身處在這樣的團體而相信自己比別人更好,他其實並沒有實質的理據來支持他的信念。
總結來說,不管是源於個人或團體的心理障礙都是批判性思考的敵人。批判性思考就是獨立思考,獨立於強大的自我中心主義或群體壓力。只要我們能擺脫這兩類心理障礙,我們就邁出理性思考的第一步。 下一集我們要進一步談談「論證」。論證可分為「演繹論證」與「歸納論證」,這兩個名詞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但它們的內涵是什麼?除此之外我們也會談談該如何評價一個論證。當別人提出一個論證,我們要根據什麼判準去說它是好是壞呢?這是《哲學好好玩》,我是主持人林斯諺,我們下次再見。
歡迎隨時來鏡文化粉絲專頁與我們互動哦,也別忘了訂閱「知識好好玩」專屬頻道!
參考書目 Vaughn, L. 2013. The Power of Critical Thinking.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圖片來源:東方 IC
聽「知識好好玩」聲音頻道
「知識好好玩」於每週四、五播出,讓大家每天睜開眼睛、戴上耳機,就能把知識輕鬆帶上路!週四為《哲學好好玩》、《大腦好好玩》隔週播出,週五為《心理學好好玩》、《語言好好玩》。請搜尋「知識好好玩」並訂閱,就可以掌握我們最新的一集囉!
- 用iPhone訂閱:https://apple.co/2ZX8qQx
- 用spotify 訂閱:https://spoti.fi/2NYW5El
- 若為Android系統使用者,可下載Google Podcasts或其他聆聽Podcast的軟體,並搜尋「知識好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