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
資訊
《時代奏鳴曲》第一集從12世紀「巴黎聖母院樂派」談起,第二集隨著朝聖狂熱與十字軍東征,14世紀「新藝術」於焉誕生。音樂從單音到複音,又從複音走向更繁複、更豐富、更具情感表現力的形貌;這從十五世紀作曲家杜飛(Guillaume Dufay)、約斯昆(Josquin des Prez)的音樂當中,可以明顯感受得出來。
然而隨著宗教勢力日益壯大,也逐漸出現薩馮納羅拉(Girolamo Savonarola)、喀爾文(Jean Calvin)、茲運里(Ulrich Zwingli)、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等宗教改革家先後引領的改革運動。這樣的革新力道,亦反映在音樂創作上,有一派認為音樂眩惑人心,有礙宗教的追求,應該棄毀;另一種看法則是肯定音樂在宗教上的價值與必要性,但有鑒於當時一些教會音樂已經走了偏鋒,所以必須加以矯正。
甚至,羅馬教廷也針對來勢洶洶的宗教改革,提出了「反宗教改革」的應對,像是帕勒斯替納(Giovanni Pierluigi Da Palestrina)的宗教歌曲和聲飽滿優美,歌詞清晰可聞,透過巧妙手法改變聲響特質,保有音樂的明快律動。
本集從15世紀出發,先探討了當時宗教音樂與世俗音樂的關係,其後教會持續興盛而後來又面臨宗教改革,音樂如何應運發展?音樂家們在作曲上有什麼樣的轉變呢?
本集重點:
01:18 十二到十四世紀,隨著宗教、經濟等層面的發展,複音音樂也更加繁複
03:44 進入十五世紀,杜飛、約斯昆的宗教或世俗音樂,在情感的表現上都越來越深刻與細微
07:07 宗教與世俗兩股力量的拉扯下,佛羅倫斯出現了大力掃蕩世俗享樂事物的薩馮納羅拉
14:42 宗教改革者的信念也反映在他們對音樂的看法,主要分為兩路:(1)喀爾文、茲運里;(2)馬丁路德。而另一方面,教廷則以「反宗教改革」的音樂型式與之較勁抗衡
延伸聆聽:
Guillaume Dufay: Ballade “Se la face ay pale”(十五世紀作曲家杜飛所寫的世俗歌曲〈我若臉色蒼白,那都是為了愛〉)
Guillaume Dufay: Missa “Se la face ay pale” - Gloria(杜飛以同樣歌詞寫成的〈我若臉色蒼白〉彌撒曲)
Josquin Des Prez: Ave Maria (virgo serena, motet)(約斯昆《聖母頌》聲部間時而交錯,時而彼此呼應、模仿,音樂烘托了經文的情感,今天聽來也非常動人)
Josquin Des Prez: Miserere mei Deus(約斯昆另一首歌曲《上主,垂憐我》表現人在身受苦難折磨時,呼求上主垂憐)
Alessandro Striggio: Missa sopra Ecco si Beato Giorno à 40 & 60(十六世紀佛羅倫斯作曲家史崔吉歐以多達六十個聲部寫成的彌撒曲)
Martin Luther: Ein feste Burg ist unser Gott(馬丁路德主張回到一個沒有受到對位法汙染的素歌傳統)
Giovanni Pierluigi Da Palestrina: Missa Papae Marcelli(教廷針對宗教改革提出因應之道,在音樂上也企圖簡化,帕勒斯替納是其中的代表性作曲家,宗教歌曲和聲飽滿優美,歌詞清晰可聞)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製作播出的《時代奏鳴曲》】
每週四上線全新一集
開啟小鈴鐺、按下追蹤,持續關注最新節目!
製作人:周郁然
錄音師:曾海芬
襯樂插曲:Missa Hodie Christus Natus Est. Composed by Giovanni Pierluigi Da Palestrina.
封面畫作:“The Annunciation” by Sandro Botticelli.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鏡好聽全新改版上線!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APP 收聽,只給你最好的聲音。
| 立即訂閱《鏡好聽》:https://www.mirrorvoice.com.tw/mirrorvoice-plus
| 免費下載《鏡好聽》APP: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 追蹤《鏡好聽》Facebook:https://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 追蹤《鏡好聽》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voiceservice@mirrormedia.mg